桃蚜在桃树上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 |
|
发表时间:2019-06-06 12:51 编辑:宗富桃树苗 所属分类:行业新闻 | |
桃蚜是桃树主要害虫之一,近年在山西临猗发生严重。由于气候条件有利于其发生,加之繁殖快、代数多,以及桃农施药不当造成其抗药性增强,防治难度加大。笔者经过几年观察和试验,掌握了该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。 1 为害情况 桃蚜又称桃赤蚜、烟蚜、腻虫,属同翅目蚜科,既可危害桃树、杏树、李树、梨树、柿树等果树,又可危害烟叶、甘蓝、萝卜、番茄、白菜、辣椒等作物,还是多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。桃树被害后顶芽、叶片变黄并呈现不规则卷缩,害虫排泄的蜜露污染枝梢、叶面和果面,形成烟煤色,影响果实外观及 品质。 2 发生规律 据观察,受气温、降雨等气候因子影响,桃蚜在不同年份发生量不同。在临猗县1年发生18~19代,一般春夏季发生14代左右,秋季发生4代左右,高温干旱年份发生代数多,反之则少。气温7~28 ℃均可发生为害,适宜温度为20~24 ℃,14 ℃以下发生缓慢,28 ℃以上受到抑制。暴雨对蚜虫有机械冲刷作用,春季干旱年份桃蚜危害尤重。 该虫以卵在桃树的枝梢芽腋、小枝杈、枝条裂缝中越冬。翌年早春,桃树萌芽始期卵开始孵化为若蚜,群集于桃树顶梢嫩芽上为害,叶片展开后群集于嫩叶背面为害,严重时危害幼果。随温度升高,桃蚜不断繁殖,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桃蚜发生盛期,5月上中旬为发生高峰期;同时4月下旬至5月上旬也是有翅蚜发生盛期, 5月上中旬有翅蚜开始向蔬菜等寄主作物迁飞;5月下旬桃树上的桃蚜数量逐渐下降,6月下旬基本未见;9月下旬有翅蚜又从其他寄主作物迁飞回桃树;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秋蚜发生盛期,其中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;10月中旬开始产生有性蚜交配产卵越冬,12月上旬产卵结束。 3 综合防治 3.1 农业措施 平衡施肥,增施有机肥,合理修剪,不过量负载,及时追肥浇水,增强树势,提高树体的抗病虫能力,减轻桃蚜的发生与危害。 3.2 物理措施 利用桃蚜的趋黄性,在桃蚜发生期于田间挂置黄板,每亩25~30块,每块间隔5~ 7 m,用铁丝细线等悬挂固定;因害虫具有趋嫩性,悬挂位置应以黄板下端距离桃树顶端10~20 cm为宜,过高过低都达不到应有的防虫效果。黄板应置于阴凉避光处保存,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,打开后尽量一次用完。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宜半个月更换1次黄板。 3.3 生物措施 桃蚜的天敌有多种瓢虫、食蚜蝇、草蛉、寄生蜂等,在天敌数量足以控制蚜害时,尽量不要施用化学农药;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天敌较多,可对受害植株进行挑治,喷药时选用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,尽量保护天敌;有条件的,可进行天敌的人工饲养和释放。 3.4 化学措施 越冬卵量较大时,可在萌芽前用5%柴油乳剂喷雾,杀灭越冬卵。桃树萌芽至开花前,越冬卵大部分孵化但尚未大量繁殖和卷叶时是防治的第1个关键期,在若蚜集中于新梢新叶为害时选用3%啶虫脒乳油2 000~2 500倍液,或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。 落花后至初夏,蚜虫迁飞扩散大量繁殖前是第2个防治关键期,可用7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喷雾防治。 秋季蚜虫迁回桃树开始产卵前是第3个防治关键期,可用7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喷雾防治。 版权声明: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不得更改。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ctaoshumiao.com/1837.html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。 |
|
上一篇:桃树种植宜早不宜迟 | |
下一篇:桃树红颈天牛防治技术要点 |
2019年热销果苗订购网站http://www.sctaoshumiao.com
单位名称:四川宗富桃树苗种植基地
400全国免费服务电话:400-8161-869
办公电话:028-8561 3838、028-6190 7898
联系人/电话:李 强15982316191、史孝义13881832284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白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